«

»

6 月
18

中國潛艇裝備水聲識別器辨別目標不再靠耳朵



婚禮|攝錄 – 中國潛艇裝備水聲識別器辨別目標不再靠耳朵

婚禮|攝錄 – 中國潛艇裝備水聲識別器辨別目標不再靠耳朵


原文配圖:程玉勝實地測試水聲裝備,為潛艇擦亮“眼睛”

  東海某海域,暗流湧動。遊獵海底的某潛艇此刻正用它的“眼睛”和“耳朵”——聲吶,捕捉著水面戰場的蛛絲馬跡。“發現不明目標!”聲吶兵的報告,使狹小艙室內的空氣驟然凝固。

  就在聲吶兵全神貫注判別目標性質時,一位面容清瘦的海軍大校將視線從一臺設備上移開,沉穩而堅定地說:“是商船。”

  片刻之後,聲吶兵確認“目標是商船”。眾人不禁將欽佩的目光投向這位海軍大校——我軍著名水聲專傢、海軍潛艇學院教授程玉勝。經過程玉勝和同事們10多年的不懈攻關,我國在水聲目標識別這一國際公認的技術難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研制出某型水聲設備,使遊弋在深海的中國潛艇,從此有瞭“智能耳”“千裡眼”。

  潛艇部隊有一種說法,“大海航行靠聲吶”。在水下,聲音是潛艇識別目標的唯一媒介。傳統識別手段主要依靠聲吶兵進行人工判聽,憑的是經驗,而這種經驗要靠多年的崗位積累。某潛艇支隊的一位老聲吶兵曾這樣形容他過去的尷尬:有時報瞭心發虛,判斷不出目標到底是什麼,無法給指揮員準確的信息。

  面對潛艇部隊信息化作戰的需要,面對潛艇官兵對技術變革的盼望,風華正茂的程玉勝走上瞭一條“苦行僧”般的科研路。

  當時,水聲識別問題已引起國內科學界的重視,多傢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進行研究,海軍潛艇學院作為一所指揮院校,並無優勢可言。有領導善意地提醒程玉勝:“做這個項目風險大,可能做瞭沒結果。”

  “既然是制約海軍戰鬥力建設的‘瓶頸’,就要潛下心來攻克。”程玉勝懷著對潛艇部隊的大愛,接過瞭這一擱置多年的研究課題。

  然而,事實卻在不斷印證著大傢的擔心。自從這項研究開展以後,程玉勝一直沒獲獎成果出現,原本在學院知名度較高的他,漸漸淡出瞭人們的視野。但在3000多個日日夜夜裡,程玉勝卻是廢寢忘食,沉浸在復雜的課題研究中。

  這一沉寂就是10年,程玉勝帶領課題組在科學的峭壁上默默攀緣直上,終於取得瞭階段性研究成果,2007年11月,潛艇識別裝備的型號研制工作完成,成為國內第一型水聲目標識別裝備。

  程玉勝有一個習慣,每次到潛艇部隊出差,都會帶上一批未知目標的噪音信號,騰出時間和聲吶技師切磋交流。他說:“搞科研不僅要授人以魚,更需授人以漁。”

  “同樣的CT片子,有時隻有高明的醫生才能看出病癥。”這是程玉勝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說,設備安裝到潛艇上,自己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隻有官兵用好瞭,才能真正形成戰鬥力。潛艇遠航歸來,他總是第一時間打電話詢問設備使用情況。

  始終以部隊需求為宗旨,程玉勝帶動瞭一個學科的發展,影響和培養瞭一批人:10多名教員人人擁有教學科研成果,個個立足本職成為水聲界的名人,水聲中心被評為全軍學習成才標兵單位,並帶動瞭潛艇部隊的訓法改革。(攝影並撰文/陳德潮 劉劍 特約記者 王松岐)

發佈留言

暱稱和郵箱必需填寫,您的郵箱只有管理員可見。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和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