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 月
29

婚禮-「劉巧兒」抗婚_414-攝錄





婚禮-「劉巧兒」抗婚-攝錄

婚禮-「劉巧兒」抗婚-攝錄

SEO搜索排名專家-婚紗

新娘

  關鍵詞一:婚姻革命

  “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是上世紀50年代最美妙的詞彙之一。在成千上萬封建家庭、包辦婚姻裡痛苦煎熬的人們,正捲入一場偉大的婚姻革命。他們渴望著衝破“吃人的封建禮教”,橫掃一切封建餘孽,實現驚天動地的大變革。每個人都可感知到,幸福的未來令人激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60年過去了,“劉巧兒”仍然會被人提起,這是個曾經蜚聲全國的名字,能瞬間喚起父輩們心中那個熟悉的形象。而這個形象的背後,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叫封芝琴。

  我們幾經周折,聯繫上這位已85歲的老人。和黑白相框裡那張娟秀的容顏相比,她乾枯的皺紋早已溝壑分明。回憶起當年的往事,老人蒼老的面龐上表情變得複雜而多樣,興奮、深沉,不時流露出少女般的狡黠和嬌羞。

  我的愛情誰做主

  “捧兒”(封芝琴小名)和表兄“歲蛋”(張柏小名)雖被指腹為婚,但青梅竹馬兩無猜,郎有情妹有意。然而,現實都是事與願違,長大後的他們不曾想到,抬花轎吹喇叭的那一天不僅遲遲未來,反而等來一場曲折坎坷的經歷。

  舊社會,有俗話“養女濟困”。捧兒爹希望張家多給些彩禮,哪知張家人藉著政府宣傳婚姻自由,反對包辦婚姻,看到兩個孩子情投意合,便想省下彩禮錢。

  捧兒爹想不過味,一不做二不休,給女兒另許了婆家。捧兒哭得淚人一般,死活不願意。封父看女兒不願,就又另尋了一家。當然,捧兒還是不願,她心裡只有一個歲蛋哥。

  張父得知封家接連給捧兒找婆家,就以屢賣女兒為名把捧兒爹告上了甘肅省華池縣民主政府司法處。司法處作出判斷,均以父母包辦買賣為由撤銷了捧兒的前後三次婚約,沒收了所有的彩禮。兩家從此產生了隔閡,不再來往。

  這場官司惹得封父又羞又惱。他托人四處打聽,執意要再給捧兒找個好婆家。沒過多久,便有了眉目,是一戶姓朱的人家,人才家道都不錯,大人們很滿意,婚事就這樣定下了。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自由婚姻大對決

  解放時期的陝甘寧邊區,民主思想已經傳播多年,婚姻自由像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年輕人火熱的心。封芝琴從心底擁護邊區政府宣傳的婚姻政策,不甘心忍受父親像牲口一樣把自己賣來賣去。一場父女之間的抗爭,一場代表新思想與老觀念之間的矛盾便在所難免。

  捧兒的心情變得越來越壞,只要爹來勸她,說朱家好話,她就會發脾氣:“你讓我嫁錢還是嫁人?嫁人,我死也不去,嫁錢你去。”惹得老頭子只想提起鞋底打她。

  捧兒心如油煎、坐臥不安,急切地盼著張柏的消息。

  一天夜裡,張家“搶人”來了。隴東是我國古代民族融合的典型地區,曾有搶婚的習俗。

  封家人自然氣得七竅生煙,二話沒說把張家人告上了華池縣民主政府。事情出人意料,不僅張家人遭到了嚴厲懲戒,捧兒和張柏的婚姻也被再次廢除。捧兒欲哭無淚。她對於人民政府提倡的婚姻自由,一千個贊成,她正是為了“自主”二字,才違抗父命三次拒婚。可政府卻以婚姻包辦的名義,兩次廢除她的婚姻,使她和張柏不能團圓。她想不通,那些政府人員為啥就不能聽聽她這個當事人的陳述呢?

  封芝琴又急又怒,心中千般委屈和愁腸無處訴說,她不甘心就這樣放棄自己的愛情。左右思量中,她想到了曾有個親戚說過,陝甘寧邊區隴東分區專署有個人稱“馬青天”的馬錫五專員,斷案如神。渴望婚姻自主的封芝琴辮子一甩,決定上訴,她要上告華池縣民主政府司法處,糾正漠視自己利益的錯誤判斷。

  從華池縣到慶陽城,七十多華里,山路崎嶇。封芝琴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馬錫五身上,終於,幾番輾轉後找到了他。馬錫五聽了捧兒的狀訴後,語氣堅定地對她說:“真正的自主婚姻是不能廢除的。”幾天後,馬錫五深入地瞭解了案情,按照政府頒布的《婚姻條例》,合情合理的審理了這個案子,並在眾人面前給這兩個年輕人頒發了結婚證書。

  從那一天起,封芝琴和張柏開始了來之不易的婚姻生活。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劉巧兒”今安在

  封芝琴夫婦的恩愛讓全村人都很羨慕,二人男耕女織,互相支持,生活過得紅紅火火,他們的愛情始終堅貞不渝。與一個相愛的男人做一對平凡的夫妻,在社會大變革時代和反抗封建壓迫的革命洪流中,戀愛、婚姻的自由達到了封芝琴所要求的最大圓滿。當地後來的年輕人,也深受封芝琴的精神鼓勵,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

  1991年,張柏去世,封芝琴整整給丈夫的墳上點了49天燈,表達對丈夫的依戀和懷念之情。

  評劇《劉巧兒》唱段:

  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我和柱兒不認識我怎能嫁他呀。

  我的爹在區上已經把親退呀,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上一次勞模會上我愛上人一個呀,他的名字叫趙振華,都選他做模範,人人都把他誇呀。

  從那天看見他我心裡頭放不下呀,因此上我偷偷地就愛上他呀。

  他勞動,我生產,又織布,紡棉花,

  我們學文化,他幫助我,我幫助他,

  爭一對模範夫妻立業成家呀。

  巧兒我採桑葉來養蠶,蠶做繭兒把自己纏。

  恨我爹他不該把婚姻包辦,怨只怨斷案不公拆散了姻緣。

化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電影《劉巧兒》

  封芝琴婚姻糾紛案通過民間傳說和《解放日報》的報道廣為流傳,不久後被編為說書詞《劉巧兒團圓》和劇本《劉巧兒告狀》。1949年,中國評劇院編排的現代劇《劉巧兒》一上演,就紅遍了大江南北。在劇中,新鳳霞成功塑造了新一代農村女性“劉巧兒”的藝術形象。1950年,為了配合宣傳共和國第一部婚姻大法,長春電影製片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在全國上映。至此,劉巧兒成為當時青年男女的偶像。

  第一次離婚潮

  1950年5月1日頒行的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正式啟動了中國傳統婚姻家庭模式的變革。除反對包辦婚姻外,童養媳式的舊式夫妻關係在建國初期也大量解體,成為新中國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離婚高潮。據統計,1951年到1956年期間全國大約就有600萬對離婚夫婦。

  休夫

  1955年,國務院批准了《婚姻登記辦法》,這意味著男女雙方只需到政府登記即可辦理結、離婚事宜。很多中國人正是在此時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女人是有權“休夫”的。

  連環畫

  1950年婚姻法頒行之後,國家發動了歷時3年的宣傳貫徹運動,連環畫作為廣受歡迎的通俗讀物,也成為宣傳婚姻法的一種手段。

  電影票

  直接約會?這在上世紀50年代簡直跟今天的性騷擾性質差不多。所以在互相借書或還書的時候故意夾上兩張連座的電影票是最保險的方式。

  《兩家村》、《小姑賢》

  解放初期,在宣傳貫徹《婚姻法》的過程中,《兩家村》、《小姑賢》等反對包辦婚姻、買賣婚姻,提倡婚姻自由的影片,收益甚好,特別是在青年男女中引起共鳴。(圖片來源:PConline攝影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