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 月
04

上海世博會「問診」城市迷你倉「出行難」

上海世博會「問診」城市迷你倉「出行難」

新華網上海5月2日電(記者葉鋒 許曉青)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張和人口的高度集聚,交通擁堵正成為全球各大城市的「流行病」。上海世博會上的不少案例,直接「問診」出行難。

如 何讓300萬人在幾天內順利進出狹窄的山谷?每年伊斯蘭教歷的12月,離沙特阿拉伯西部聖城麥加7公里之遙的小城米納,便會遇到這樣的難題。上海世博會唯 一來自中東地區的「城市最佳實踐案例」——「米納帳篷城」為這一難題設計的解決途徑之一,就是橫臥於山谷之中的新「賈馬拉大橋」。

「米納帳篷城」項目運行主管龍暢指著沙盤中氣勢不凡的大橋模型向記者介紹:「大橋地上共有5層,全部供人行走;地下共有兩層,讓車通行;橋上共有11個出入口,數以十萬計的朝聖人群走上大橋後,全部可走單行線通過。」

龍暢說:「一小時內,大橋可以通行90萬人。大橋路面寬度是可以調節的,如果人流密度過大,路面可向兩邊延展。」新的賈馬拉大橋於2009年竣工,並獲得了聯合國「最佳人居設計獎」。

一項統計顯示,大型城市人均每月支付的道路擁堵成本高達收入的10%,30%的汽油在堵車中白白浪費,40%的車主每天至少被停車問題困擾一次。mini storage

在上海世博園上汽集團-通用汽車館館長金麒的腦海中,20年後的城市交通應該是一個「多層立體的交通體系」,它由地鐵、多層地面道路及空中運輸交織而成,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不同的出行目的選擇合適的交通方式。

這一想法在中國航空館得到呼應。館內展出了一個未來城市飛行交通網模擬沙盤。從全國各地徵集而來的未來飛行器模型「穿梭」其間,搭建了一個從海底到陸地、從地面到空中的網絡,整座城市成為一個多維的storage運輸空間。

上海世博會提出了兩個引人遐想的問題:石油能源能否被完全取代?甚至,汽車能否被取代?

上 汽集團——通用汽車館內重點展出了一輛名叫「葉子」的概念車——綠色的小巧車身搭配樹葉狀的車頂。這「葉子」是一部高效的光電轉換器,吸收太陽能轉化為電 能,能量沿著「葉脈」流入車身。「葉子」的四個車輪就是四個風力發電機,可捕捉風能,轉化為電能後儲存起來,形成輔助電能驅動系統。而其車體採用的材料可 吸附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水分子,並最終轉化為電能,為車內照明,或轉化為車內空調製冷劑。

加拿大溫哥華也入選了此次世博會「最佳城市實踐區展館案例」,該市官員李光耀告訴記者,溫哥華的堵車情況比許多城市都要好得多,一個很大的因素在於:公共交通、自行車等工具越來越多地取代了私家小轎車。

李 光耀舉自己為例:他的家離溫哥華市政府有30多公里,但每天乘坐快速列車上下班。他還在辦公室放了一輛自行車,臨時辦事經常用得上。而溫哥華市的市長比他 更熱衷於此。溫哥華今年舉辦了冬奧會,在奧運開幕前為各國官員和運動員舉行晚宴。這位市長一如既往地騎車赴宴;宴後,在眾貴賓或讚許或驚訝的眼光中,騎車 離開。

「我們認為,要解決堵車問題,減少機動車和使用新興能源自存倉同樣重要。」李光耀說。

丹麥把第三大城市奧登塞的「精華」搬到了上海世博會上。所謂「精華」,是一條長約百米的自行車道;道旁,是同樣自丹麥搬來的自行車停車點、打氣點。一旁的宣傳圖片顯示:自行車已成為奧登塞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曾參加過多個「無車日」活動的上海市民李可飛說:「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應該更有『流動性』,希望世博會上的技術和理念,能更多地投入應用,改善我們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