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月
16

充電:中國MBA教育的五大悲傷_346



無標題文件



MBA充電:中國MBA教育的五大悲傷DBA

發佈者:SEO香港優化專家 – PHD

博士

 MBA在我國起步較晚,如果將歷史倒推幾年,有人問你什麼是MBA,或許你會以為對方說錯了。「什麼MBA?NBA吧!」類似的鬧劇連一些從事新聞工作的朋友也曾上演過。但時至今日,再有人問起,不單職場人士能流利回答,就連小學生也能說出過子丑寅卯。


  但隨著MBA教育在社會的廣泛鋪開,MBA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也不斷發生,特別是部分學員完成MBA教育走上社會後,未能讓人明顯感覺到管理能力的提升、經營水平的提高、薪資幅度的上漲。於是有人懷疑MBA是不是換方不換藥的普通培訓?是不是打著金字招牌騙錢的陷阱?是不是貴族階層玩的遊戲?帶著現實中的種種疑問,筆者採訪了北京、上海、南京、廣州、長沙等地的MBA項目負責人或學員,調查之中讓我深切感覺到當前MBA教育的種種悲傷。


  悲傷一:市場太亂,想鑄品牌不容易


  筆者在北京亞運村附近的一家培訓中心見到,不足50平方米的教室內擺了幾十張桌子,一個體態肥胖的中年人正為從祖國各地趕來鍍金的學員講述《危機管理》,據說該課程是主管院校從國外重金引進的,他已為學員授過好幾屆,「反響都不錯」。為探究竟,筆者以欲報MBA為由取得老師信任,獲得試聽機會。但在整節課中,只見老師眉飛色舞,卻未能領會如何預防危機事故及處理危機問題,所舉案例也是那些陳詞濫調,教室裡打瞌睡的學員有好幾位。


  據一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介紹,以該中心的實力與規模,完全沒有MBA辦班資格。可該中心與北京某知名高校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其對外招收MBA也「合法合理」了。筆者根據培訓中心提供的資料找到了主管院校的項目負責人,當問及緣何不注重學校聲譽將MBA辦到一家不具規模與實力的普通培訓中心時,該項目負責人道出了苦衷:「你以為我願意。其他學校都在推行合作辦學,轉移項目風險,如果我們還一味的只注重所謂的品牌建設,早就喝西北風了!」一語破的,不知其他在各地非正規院校參加MBA教育的學員會是何感想?


  離開北京時,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就讀MBA的廖先生告誡筆者:「如果想讀MBA,一定選擇諸如北大、清華這些知名高校的本部。要不,花錢買來的只會是教訓,我們這些打工者賠不起!」


  悲傷二:生源不足,不降門檻難招生


  說起來可能你認為是笑話,但這是真的。


  有一讀者來信,說其友,論學歷與實力,均不及他。但前些日子,其友從上海打來電話,說對方在浦東開發區一高校接受MBA教育,屬於那種速成班,半年即可拿證,也勸他去鍍金。


  筆者卻想,像這種初中尚未畢業的「文盲」怎能堂而皇之地讀上MBA呢?曾負責過MBA招生工作的謝小姐這樣解釋,因MBA收費疇高,一般的工薪族讀不起。但要辦班,沒有四五十個學員,無法支付高昂的講師出場費、廣告宣傳費、場地使用費、人力成本費,又因當前市場混亂,五花八門的MBA班遍地開花,使得生源分散嚴重。在保守經營思想作用下,招收具有一定經濟實力而又素質不高的人讀MBA並不奇怪。


  怪不得社會上流傳這麼一句話:「考不上大學不要緊,讀MBA唄!」此語無不刺傷那些真正想讀MBA、有真才實料的學員之心。


  悲傷三:濫發證書,管理無序好撈錢


  因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緣故,筆者時常會出席一些諸如HR論壇之類的活動。有一次在深圳某人才市場舉行的HR精英論壇上,筆者接到了與會代表的47張名片,頭銜標明為MBA(或EMBA)的代表有12人,所佔比率為25.5%.而在其他場合,類似的現象屢見不鮮。


  中國MBA教育方短短幾年,果真有那麼多貨真價實的MBA嗎?李先生妹夫的MBA之路或許能讓我們管中窺豹。


  他妹夫兩年前因受MBA狂潮的影響,花三萬元報讀了由國外某大學主辦的MBA研修班,可妹夫又在工廠上班,平時工作特忙,交費後,幾乎未去上過一節課,也曾提出退學,但遭校方反對。無奈,兩年過去,到論文答辯時,碰巧其在外出差無法親自到場。抱著錢不能白花的想法,其妹夫要求主辦單位找人捉刀,沒想到還真同意了。「妹夫的MBA證書雖已到手,但含金量高嗎?」李先生反問。而類似的MBA,全國豈只一個?


  MBA證書緣何如此好拿? 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目前我國的MBA分兩種,一種是學位被國家承認的,需經過嚴格的入學考試、論文答辯並保證一定的學習時間,才能拿到證書。以這條道路獲得MBA資格證書者寥寥無幾。另一種是純市場性質的,國家不承認學位,招生、培訓、發證等由主管學校自行負責。因操作彈性大,拿證容易,成為當前市場MBA氾濫的重災區。而國外一些院校,深諳中國入世承諾,也以合作交流為幌子,做起MBA的發財美夢。


  某MBA項目負責人賴先生酒後吐真言:「反正國家不承認學位,也不違反哪條法規,多發就多撈錢啊!」證書是有了,但能力沒有提升,靠一紙文憑能風行世界嗎?相信現實會給這些投機取巧者沉痛的教訓。


  悲傷四:教學呆板,時間不足質難保


  財富雜誌(中文版)曾對中國MBA、EMBA或高層管理人員培訓課程問題進行過專項調查,保守估算,有超過16.6%的學員認為教學與實際脫節嚴重。筆者在採訪一些MBA學員時,亦有近四成的學員反映,在學習中仍以傳統的理論教育為主。長沙MBA學員小周對筆者說:「一天超負荷的學習下來,自己倒像被餵食的鴨子,都快撐死了」。但主辦單位卻表示,因絕大多數學員是業餘學習,教學時間無法保障,而老師為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將數小時甚至一個月的課程在短短一小時或數日之內完成,有關案例分析、遊戲互動、社會調查、模擬演練等精彩內容便被刪除了。


  有學者在研究中國的企業文化後發現,之所以相當多的企業管理人員思想保守,執行力差,與幾千年的傳統教育不無關係。而如今的MBA教育又走古人的老路,八股式教學,不知如何改變學員的思想?思想得不到徹底解放,又如何讓這些MBA挑起企業發展的重擔? 如何強化中國的管理隊伍?時常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MBA教育中應該是時候了。


  悲傷五:沒有特色,照搬照抄幾時休


  MBA是一種高水準、高品位的成人教育,得從學員性格、接受能力、職業特徵、發展方向等入手研究,設計出學員真正需要的課程,在有的放矢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操作技巧、戰略眼光。但筆者手頭收到的數十份各地傳來的MBA招生廣告,設置項目基本相同,所授課程大抵一致,使用教材如出一轍。脫離了學員的實際需要,培養出的MBA能達到預期效果嗎?


  在美國接受過正規MBA教育的梁女士告訴筆者,在那裡讀MBA遠沒國內這麼簡單。上課前,導師會與學員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詳盡瞭解學生的家庭出身、性格特徵、工作背景、發展方向、愛好特長並進行系統的心理測試,完畢才進行課程設計。每家學校所開設的MBA課程不盡相同,即使同一學校,每期所使用的教材與案例也不盡一致。「因材施教!」梁女士如此總結。


  但國內的絕大多數MBA班,主辦單位因不願付出調查研究、案例開發的費用,而使用孔乙己的作風:「竊書不算偷」。盲目跟隨其他學校開設MBA,剽竊他人成果,至於學員究竟想學什麼、能學什麼、學到什麼,考慮得比較少。


  走出困境:專家為MBA支招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程思危在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採訪時曾表示,目前國內MBA教育存在不規範、不健康的行為,有待採取一些措施加強管理。


  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校長羅潤知在談到當前的MBA教育時,一針見血地批判:「多數商學院培養的MBA是沒用的!」他認為, MBA 教育如果要成功,一定得突破四點:一是每個 MBA 班的人數不能太多,只有小規模的班,才能形成有效的交流。而有效的互動對 MBA 教育而言很重要。二是在 MBA 學習中,學生要做真實的項目,就是行動學習法(Action Learning)。三是 MBA 的學生年齡不應太小,沒有什麼實際經驗的本科畢業生不應該馬上就讀 MBA,這樣的學習效果會比較差,因為 MBA 學習需要討論,如果他沒有什麼實際經驗,討論效果不會好。四是具有國際化視野,學生要來自世界各地,這樣文化才能融合。而現在大多數商學院沒有做到這些,尤其沒有做到與企業建立密切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