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 月
19

英皇金融:基金樂觀派激辯反轉行情已開始



基金樂觀派激辯反轉行情已開始

英皇金融 :基金樂觀派激辯反轉行情已開始


  基金樂觀派激辯反轉行情已開始

  3天吸金8843億 資金告急引“8·10”大跌

  巨大的“打新”賺錢效應,正在讓新股“吸金”能力越變越魔幻。

  《華夏時報》統計相關數據后發現,8月9日至11日,罕見的新股發行“非常6+1”情況發生在3天之內,凍結資金即高達8843億元,短期資金供求矛盾突出引燃了上證綜指在10日大跌2.89%,創7月反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在市場大幅震蕩的波動中,采訪多家基金、券商等機構獲知,散戶投資者避險情緒依然濃厚,但機構態度已明顯樂觀。此陣營中,中性觀點認為市場迎來的是短期反彈,反轉條件還不具備,仍需反復筑底;樂觀者則稱,7月以來的行情,已是反轉的開始。

  非常“6+1”鎖定8843億元

  盡管都說A股市場不差錢,但面對短期資金緊缺,股指也不得不低頭。

  根據公開數據進行統計,發現除光大銀行這只主板新股的“1”之外,還有6只創業板新股在當周發行,這“6+1”只新股總計凍結資金8843億元。相比而言,這周交易量最大的10日,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量不過2485億元,僅為7只新股鎖定資金量的28%左右。

  8月9日,西部牧業、建新股份、龍源技術3只創業板新股網上申購,其中西部牧業以0.29%的中簽率創下4月以來的新低,3只新股共鎖定3586億元。

  10日,光大銀行網下和網上分別凍結資金984億元、2095億元,合計凍結資金約3079億元。

  11日,雙龍股份、新開源、華仁藥業3只創業板新股網上有效申購資金各為425億元、385億元、1139億元,加上網下有效申購資金,共凍結2178億元。

  由于新股資金解凍制度實行“T+3”制度,即申購資金要在3日后才能解凍,這就意味著,上述“6+1”新股8843億元的巨額資金不能反復申購,而是一次性被完全吸走。

  巨大的“打新”賺錢效應是吸引大量資金參與其中的硬道理。8月12日,乾照光電、達剛路機、樂視網等3只創業板新股上市交易,它們開盤最高暴漲100%,漲幅最少者也有51.58%。

  根據國都證券的統計數據,深市中小板最近兩批新股中均出現漲幅超過65%的股票,最近兩批創業板新股首日平均漲幅分別為41%和83%。即使最近上市的滬市大盤股也有不錯收益,8月3日上市的鄭煤機首日漲幅也達49%,成為最近上市的5只滬市新股中漲幅最大的股票。

  注意到,多家券商在新股申購報告中給投資者的建議基本上都是:“短期中小板、創業板的新股次新股仍會有比較好的表現,可以積極參與申購。”

  在西南證券分析師張剛看來,由于8月16日和18日將有4只創業板新股和3只中小板新股發行,新股發行節奏依舊較快,而二級市場成交縮減,因此,資金外流跡象依然會明顯。

  百億債基暗示股指已見底?

  與一級市場申購情緒高漲對比鮮明的是,A股期末持倉賬戶數連續3周回落,顯示散戶追高意愿減弱,投資者中的避險情緒仍為主流。

  注意到,來自銀行渠道的消息顯示,12日結束發行的工銀瑞信雙利債券基金募集金額超過140億元,成為今年首只超百億新基金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債券基金。

  工銀瑞信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總監杜海濤向分析說,2010年上半年標準股票型基金平均凈值跌幅超過18%,銷售隨之日益清淡,而普通債基平均取得2.04%的正收益,是這只債基銷售風景獨好的主要原因。

  他坦言,股基、債基發行與股市熱度緊密相關,兩者蹺蹺板效應也帶動了兩種類型基金發行的風水輪換。“歷數債基發行的幾次高潮,都是股市低迷、回升乏力之時。歷史上幾次百億規模債基的誕生,基本上也都產生于股市低迷時期。”

  按此分析,百億債基的出現,是否意味著股票市場已經見底?

  中銀基金研究總監張發余認為,隨著管理層關于政策的分歧逐漸彌合,流動性得到緩解,市場已進入可投資區域,將迎接短期反彈,但是整個市場反轉的條件還不具備,仍需要反復筑底過程。

  “政策已出現微調,且方向是放松原來收緊的政策,但目前處于震蕩階段,還不會出現爆發性的上漲。”張發余向指出,這是因為M1的增速仍為下降,到年底可能降到15%左右,若看到M1增速向上,即可認為市場已開始反轉。

  相比而言,申萬巴黎首席策略師章錦濤更為樂觀。他向直言,A股正在重新進入緩慢上漲的上升周期。“7月以來的行情,應該是反轉的開始。”

  “轉型帶來的經濟增速下降已在股市一次性反應完畢。未來沒有資本支出周期與房地產周期,但依靠國際經濟復蘇以及存貨周期,股市照樣能夠上漲。”章錦濤強調,A股市場周期性行業出現分化,產能最受到抑制、需求回升最猛烈的產業表現會明顯好于其他產業,同時細分產業投資會在A股市場開始流行。

  光大保德信基金首席投資總監袁宏隆認為,后市走勢依然取決于政策走向。在目前市場情緒相對偏弱的前提下,投資應強調倉位控制,同時力圖靈活操作。

  他向分析說,具體投資策略應遵循三大原則。一是“重資源、輕制造”。重資源的實質是真正分析下游需求和資源的稀缺屬性,發掘那些面臨新需求背景下,企業自身資源和工藝擴張而帶來的超額收益;其次是“調結構、講民生”。從長周期來看,投資者應更關注民生相關行業,如消費、零售、餐飲、醫藥等;最后是關注政策紅利帶來的長期投資機會。

  “投資者需要注重在政策鼓勵和主導下,不同行業長期利益分配格局的不同所帶來的結構機會。比如內需和消費領域無疑是政策紅利傾斜的重點領域;醫藥行業也是未來政策紅利和廣受關注的領域。”

  

發佈留言

暱稱和郵箱必需填寫,您的郵箱只有管理員可見。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和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