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月
18

出口MBA項目打造內地影響力_335



無標題文件



MBA出口MBA項目打造內地影響力DBA

發佈者:SEO香港優化專家 – PHD

博士


  設立「中國商貿學科」,首創香港與內地聯合辦學機制,向內地出口MBA,香港浸會大學的很多嘗試,在1998年前後的香港教育界顯得相當獨特。


  剛剛過去的週末,在廣州白天鵝賓館,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陳潔光副院長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的採訪,闡釋這個學院數十年的經營路線。


  香港浸會大學成立於1956年,當時由教會募捐設立,後改為政府資助,1994年改為大學。


  陳潔光說,學院創校之初屬教會性質,雖然經過半個世紀,但「仁愛﹑喜樂﹑和平」基督教義以及「全人教育」宗旨還一直保留。學校除了重德、智、體、群、美五育之外,還特別重視學生的「靈育」,關心學員身、心、靈的發展,並鼓勵獨立思考,強調學無止境及思想自由。


  「全人教育」傳統


  香港浸會大學注重研究工作,教研人員積極地投入學術研究,鼓勵學生終生學習,保持和對真理、知識的渴求。學校把「全人教育」確立為教育目標和理想。這在課程設置、師生交流、校友關係上都有體現。


  香港人追求高效率和快節奏的生活,教育上也如此。學生一進校就直接開設專業課程。但在浸會大學,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用在通才教育上的。最近幾年,工商管理學院還開始推動一個發掘學生潛能項目。


  工商管理學院學生在進校的時候,老師通過發放調查問卷,測試學生在哪些方面需要激勵、哪些方面需要提高,隨後,專職教師會根據學校的資源和外部資源,推薦和安排學生參加相關活動,開發學生潛能,彌補缺乏的能力。畢業的時候,學生除了得到學歷證明,還會得到一份參加社會活動的記錄以及能力提升證明。


  基督教教義不僅表現為學校對學生的關懷,還體現在學生對學校的感恩之情上。


  陳潔光心存感激地說,學校和管理學院的發展,是同校友會分不開的,特別是在廣州自發組織的校友會,已經有500多人,他們反哺母校的精神讓他感動。


  他分析說,這與學校的性質也有關係。香港其他大學一直由政府重點資助,是培養公務員的基地,商學院畢業生多從事政府公務員工作;如香港中文大學的畢業生很多人是職業經理人或者從事學術研究。由於浸會大學先前屬私立,當時政府並不承認其學歷,很多人畢業後選擇了創業,他們經過艱難的創業期,很多已經成為中小企業主。這種歷史造就校友之間的親密,高年級學生帶低年級學生、先畢業的校友照顧後畢業的校友。


  開創「中國商貿學科」


  上個世紀70年代,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最強的專業是秘書學,秘書也是當時最熱門的職業。後來,香港回歸成為主題,當時的院長有意把研究重點從秘書管理,轉到同香港回歸緊密相連的一些課題,讓香港學生瞭解內地經濟界的情況,也盡學者們的一份社會責任。


  基於上述考慮,加上內地和香港商貿往來日益密切,1988年,當時的院長明確「中國商貿研究」的發展方向。


  這一年,陳潔光加入工商管理學院,被院長委以重任,參加「中國商貿」課程設計,並同內地各個商學院建立聯繫。1989年,陳潔光成為「中國商貿學科」的召集人。


  現在一些經濟系的教師已經在研究內地經濟狀況方面頗有建樹,發表了許多研究論文,還有教師被香港特區政府聘請去擔任內地經濟問題研究的委員、顧問。


  陳潔光個人還和中山大學的教師合著了《中國市場營銷》,這本書較早把市場營銷概念帶到內地企業。


  當然在平衡市場需求的同時,維持學術的獨立性也十分重要。陳潔光說,學院的經驗是,除了5個專業的學系之外,還設有幾個研究中心,主要負責科研、培訓活動。


  出口MBA項目


  1994年,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開設了MBA課程。


  在確立「中國商貿學科」在學院的核心地位後,工商學院同內地的聯繫更為緊密。陳潔光和他的同事們在北上研究、交流往來中發現,內地對MBA需求更為緊迫。一類是剛大學畢業的學生,他們希望借助香港這個平台到境外公司做職業經理人;另一類是已經工作一段時間,需要提升商業財智方面的技能和技巧,獲取更高的職位和更大的空間的人,他們年齡偏大,很難通過內地的MBA聯考。


  出口MBA項目,這成為工商管理學院的一個大膽設想。2000年,這個出口行動邁出第一步,同中山大學合作辦學,開創了香港和內地聯合辦學的機制。


  這種合作辦學的模式已經擴展到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汕頭大學;去年,工商管理學院又同太平洋保險公司在上海通過定制MBA形式為該公司提供教育服務。


  尋找本土方案


  在內地合作開辦的MBA、EMBA越來越多,陳潔光認為學院提供的只是通用的知識,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時候要靠學生來靈活運用,需要學生尋找企業管理的本土方案。


  幾乎所有的管理學理論都是西方的舶來品,未必對中國適用。為解決這個問題,浸會大學專門開設「重點考察」課程,即每年選一個中國內地的城市,安排學生去幾家企業進行為期一周的考察,要求學生進駐到企業中去,瞭解真實的情況,解決真實的問題。


  由於事先與企業進行了有效的溝通,受訪的企業也願意把一些企業的真實問題告訴浸會的學生。學院先給學生分組,每一組分派到該城市的不同企業,為該企業做一個小咨詢。為了做好這個小咨詢,學生前期需要對該企業和這個企業所在的行業有一個深入的瞭解,而且在為期一周的入駐企業的過程中,還需要同企業相關人員進行深度溝通,在此基礎上為企業提出管理咨詢建議。


  陳潔光說,這個「考察」效果很好,它為學生創造了一些小的實地場景來解決現實問題,為香港工商管理方面的經驗找到本土的解決方案。